当前位置:首页 > 头条

脱贫攻坚答卷 | 苗乡脱贫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1-02-22 11:29

“现在腰包鼓了,咱也来逛逛县城。”马陶济边说边挑了一对红灯笼。一袭白色衬衫外套自制马褂,两边衣领花纹整齐对称,左右口袋绣的牛头栩栩如生,衬托得老马格外精神。

马陶济家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猪场乡烂木干村。隆林曾是极度贫困县,烂木干村则是“贫中之贫”。全村8个自然屯,以苗族群众为主。

“以前日子真是难,4口人住在破木房,一到过年就发愁,好几年都是在厂里过。”提及以往,老马唏嘘不已,多年前,儿子病逝,儿媳回了娘家。老马身患严重的眼疾和痛风,生活重担都压在妻子身上。

改变源自2015年,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隆林县纪检监察机关围绕精准识别强化监督检查,督促职能部门逐户逐人摸清底数,精准识别、应扶尽扶。经识别,烂木干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1户892人,全村贫困发生率达32.23%。老马家也身处其中。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百色市纪委监委联系领导定期带队下沉一线,监督检查各地开展脱贫攻坚情况,对相关责任人提出督导建议,推动逐村逐户解决问题、补齐短板。

马陶济一家很快从中受益。老马申请并获得危房改造补助金1.6万元,一幢2层小楼拔地而起,困扰已久的住房问题顺利解决。帮扶干部带老马到市医院医治眼疾,帮助办理低保,给老马的妻子争取公益性岗位,还帮老马申请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引导其发展蓝靛膏等产业。

2017年,烂木干村脱贫,老马一家也顺利摘掉了贫困帽。隆林县纪委监委以“四个不摘”监督为工作着力点,深入各乡镇,进村入户,紧盯脱贫后续帮扶工作开展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坚决纠治脱贫摘帽后“一摘了之”问题。

“可能是命不带钱,这辈子不可能富裕了。”2018年,老马辛苦养殖的10头生猪因猪瘟一夜暴毙。好日子化为泡影,还欠下不少外债,老马心灰意冷。县纪委监委检查组在走访中了解到,该村蓝靛膏、红米等特色产业也存在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产业是发展引擎,要统筹发展乡土特色产业,扶上马送一程,让农民群众持续增收。”县纪委监委对猪场乡党委和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同时督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做好产业发展指导。

2018年初,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后,确定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筹发展特色产业,将生产蓝靛膏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当年,该村成立蓝靛农民专业合作社,由致富带头人引导村民参与。老马是最早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之一。一个蓝靛池一年产值1.2万左右。2018年底,老马依托蓝靛合作社增收1.7万元。

实打实的收获让老马再次燃起斗志,相继加入其他产业合作社,发展红米、桑蚕、杉木、油茶等特色产业。去年初,烂木干村种植大米680亩、油茶350亩、桑树200亩,养殖山羊800多只、黄牛200多头、生猪300多头,生产蓝靛膏15万斤。

为了让“土货”走出大山,烂木干村将村民种养的农产品统一收购,集中送到工厂进行精加工和包装,形成多个系列,依托电商平台让这些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下大力气加快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产品产得出、有销路、运得出。

“自从路修好了,来自贵州、云南的商人有时直接把车开进来收购。”据介绍,去年该村特色农产品销售收入达200多万元,成为全市13个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村之一。

“去年我家收入4万多元,新换了电视、冰箱,还买了一辆三轮车,日子越来越好,今年我还要再扩大种植规模。”展望新年景,老马心气很足。(本报通讯员 夏辉伟 蒋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