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监督② 在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上持续发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杨文佳 发布时间:2024-12-10 09:17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纪委监委整合构建片区协作体系,建立“分管联系领导蹲点督导,片区协作组交叉监督检查、联合办案、连片督导”的工作模式,推动“单兵作战”向“协同作战”转变;湖南省怀化市纪委监委指导建立健全“委领导+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街道)纪(工)委”的片区协作机制,将企业、医院、学校、产业园区等单位的纪检监察机构一并纳入,由片区统一调配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专项整治、信访件办理力量……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纪委监委结合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在破解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题方面持续探索。
基层是“熟人社会”,人际关系因为血缘、地缘等织成了一张庞大而复杂的关系网,彼此工作圈、生活圈相互交叉、重叠,尤其是越往基层走,党员干部之间越熟悉。纪检监察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也有亲情、友情,有同学、老师和朋友。调研中,多地纪检监察干部谈道,在熟人社会中“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开展监督时心存顾忌、拉不下脸的问题,影响了监督效果。如何开展好监督工作,破除人情干扰的负面影响,构建严格的约束和监督机制,激活“末梢神经”,是摆在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面前的现实课题。
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要着力在破“熟”上下功夫。纵向上,可以深化监督责任层级管理,建立市级整体谋划、县级全面统筹、乡镇协同联动、村级末梢监督的上下贯通协作责任体系。统筹用好县乡监督力量,整合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村级纪检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监督力量,完善片区协作机制,开展监督联合、案件联办,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调研中了解到,多地积极探索基层纪检监察片区协作工作机制,根据地域相近、优势互补、便于协作、规模适度原则,将监督检查审查调查部门、乡镇纪检监察机构等划分为若干片区,协作区内办案工作整体谋划、人员力量打通使用、配套资源统一调配,形成“上下联动、横向配合、相互促进、高效协同”的局面。横向上,各地纪检监察机关注重加强与公安、审计、统计等监督力量协作配合,在开展村级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等专项监督时,发挥乡镇经管站、财政所等职能部门作用,既弥补监督专业性不强,又弥补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强化信息共享,形成监督合力。
探索创新监督方式,灵活运用交叉监督、联动监督、提级监督、异地交流任职等方式,打破地域界限,用制度机制挡住人情干扰,有助于最大程度避免“抹不开情面”的问题。调研中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健全对乡镇(街道)、村(社区)提级监督制度,县级纪委监委深化对集体“三资”规模大、信访反映问题突出、“两委”成员违纪违法问题多发的村(社区)“一把手”提级监督,探索将乡镇(街道)重点基层站所负责人纳入提级监督范围。桂平市纪委监委针对基层监督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发挥“乡镇纪委+村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联动监督的优势,由乡镇纪委督促指导健全村务监督工作机制,设置村特邀监督员和廉情信息员,激活村级监督“末梢”。基层地方小、熟人多,巡察监督中难免遇到请托说情等情况。对此,湖北省荆州市在开展交叉巡察中,明确乡镇巡察15个方面、48项具象化监督重点,确保交叉巡察重点突出、标尺统一。
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为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赋能增效,是广大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一个共识。利用好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发现问题,以数据赋能阻断“熟人网络”,可以显著提升监督质效。实践中,纪检监察机关持续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涉农资金发放管理等重点领域,督促指导当地农业农村、财政、审计、民政、人社等职能部门建立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通过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互动,形成“数据采集-建模分析-发现问题-线索推送-核查处置-结果反馈”全流程监督工作闭环,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研判,发现关键涉案人员、深挖违纪违法问题、快速收集固定证据,实现问题反映一键通达、过程可追踪、结果可查询,推动基层干部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破解基层“熟人社会”监督难题,还要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保证基层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有效性。调研中,大家认为,县级纪委监委要认真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监委领导为主的要求,健全案件查办报告机制,严格按照规定报告有关重点对象、重点情形涉及人员的问题线索、线索处置和收到的信访举报情况。同时,推动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推动乡镇(街道)党(工)委开展年度考核及评优评先时,注重听取县级纪委监委意见建议,充分考虑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干部的综合表现,激励积极履职担当。